字体
关灯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
大结局下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m.3renwx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周元昉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山东地界, 休整过后,他并没有直接出兵, 而是派使臣去给英王递了一封招降书。


那招降书乃大儒所写, 情真意切,尽显帝王的宽容与仁厚,英王看了招降书, 却一把撕碎扔到地上, 瞪着眼睛叫使臣回去复命:“你去告诉老三,就说本王跟随父皇南征北讨时, 老三还由太监抱着撒尿, 寸功未立, 识趣的话早早把皇位还给本王, 本王看在兄弟一场的情分上, 封他个富贵王爷当!”


使臣义愤填膺地告辞, 回来面圣时,使臣吞吞吐吐的,不敢原封转述英王之话, 又不敢隐瞒。


“说。”周元昉平静地催促。


使臣这才跪在地上, 低声学了英王的不敬之词。


周元昉冷笑:“既然他不知悔改, 就别怪朕不念兄弟之情。”


翌日, 双方正式交战。


英王自知兵力总体不如朝廷, 他决定擒贼先擒王, 就像当初父皇起事,手中兵力远不如惠文帝, 但父皇率领精锐直奔金陵,得了金陵就成了大事。如今, 英王全军出动, 将士们互相厮杀,英王率领一万精锐,专门朝周元昉乘坐的御驾而去。


周元昉与沈复站在御驾上,只见英王率领的军队如同一道利箭,成功突破前面大军的包围,快速朝这边而来。随着距离的接近,英王身边的将士也越来越少,毕竟朝廷的禁军也不是吃素的。距离御驾二十丈远时,英王身边只剩几十人了。


霍维章去迎战英王了,安全起见,沈复劝周元昉先退。


周元昉望着远处与霍维章缠斗的兄长,他那位以英勇扬名的二哥,他非但没退,反而命车前的侍卫统领牵来他的战马。


沈复一惊,凝重道:“皇上不可冒险。”


周元昉看他一眼,道:“朕无险可冒。”


说完,周元昉扯下肩上明黄色的绣龙披风,毫不犹豫地跨下御驾,跨上战马,英姿飒爽。


英王已经与霍维章过了几十回合,英王使长刀,霍维章用的是枪,都是扬名多年的武将,两人短时间难分伯仲。


又一次过招之后,英王勒马,意外地看向霍维章身后。


霍维章回头,就见年轻的帝王策马而来,手持一杆银枪。


“皇上不可!”霍维章皱眉劝阻,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,天下定会打乱。


周元昉盯着英王,冷声吩咐道:“退下。”


皇命不可违,霍维章愁眉紧锁,却不得不退后几步。此时此刻,英王已经被禁军团团包围,身边没有一个帮手,可以说,只要周元昉一声令下,万箭齐发就能把英王射成刺猬。霍维章想,稍后若皇上有危险,他必当及时营救,皇上输了面子不怕,怕的是丢了性命。


英王自知败局已定,现在他想的也不是帝位江山,看着对面的周元昉,那个他从不放在眼里的乳臭小儿,英王冷笑道:“算你还有种,敢来与我动手。”


周元昉单手稳稳地握着刀,面无表情地道:“二哥若下马投降,朕保证饶你一命。”


英王大怒,策马冲了过来:“凭你也配!”


他不服气!他在父皇身边立了那么多的功劳,凭什么父皇要把帝位留给年幼的老三!


英王恨故去的父皇,恨老天爷待他不公,更恨周元昉只凭一个“嫡”字就占的诸多便宜!


大吼着,英王挥刀朝周元昉砍来。


周元昉自幼习武,武艺过人,但他比英王小了十来岁,身高体型不如英王魁梧,力气也逊色三分,然而武艺比试,比的是功夫力气,比的也是眼力心性。英王满心不甘,又面临必死的绝境,早就没了理智,周元昉胜券在握,京城还有皇位、娇妻等他,他又怎会轻易涉险?


时而迎接英王的袭击,时而敏捷躲避,英王杀红了眼睛,周元昉越战越稳,终于在英王彻底乱了分寸时,周元昉故意露出一个破绽,英王见了,马上挥刀劈砍下来,周元昉却猛地一弯腰,英王的刀堪堪从他头顶掠过,周元昉的枪却快准狠地刺入英王小腹!


秋风习习,两匹战马交错而过,各自跑了一段,再同时刹住调转马头。


周元昉轻轻地喘息着,目光平静,阳光落在他脸上,年轻的帝王英俊、沉着、自信。


英王愣了一瞬,恍惚间,好像在周元昉身上看到了先皇后的影子。


英王从来都不屑幼小的弟弟,但他真心服气先皇后。


他定睛再看,先皇后消失了,对面只有周元昉,只有一个早已长大成人的帝王。


英王低头,看着战甲被鲜血染红,冷意袭来,英王忽然明白,为何父皇要把帝位传给三弟了。


“二哥,朕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。”英王中的那一枪并非致命伤,周元昉也不是非要英王死,留英王一命,更能彰显他的仁义。


英王闻言,忽的大笑出声,笑着笑着,他仰起头,对着万丈外高远的天空嘶吼:“父皇,你都看见了吗!现在你是不是满意了!”


眼泪从眼角滚落,英王闭上眼睛,手中长刀挥向自己。


父皇,从始至终,儿臣只是你历练三弟的磨刀石,是不是?


成王败寇,儿臣认了。


.


英王战败自尽,圣驾凯旋回京。


来时周元昉想着要镇压英王的叛乱,回去之时,周元昉已经在考虑朝廷大事了。


皇帝的马车宽敞豪华,就像一间有桌有榻的书房,马车稳稳地行进,周元昉坐在榻上,默默地看着跪在桌案对面奏事的首辅沈复。


沈复有才,周元昉承认,但,随着他登基,阿彻也将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,父子俩这么像,周元昉不想阿彻尴尬。阿彻是他的人,周元昉肯定要用,至于沈复……


“咳咳……”


安静之中,沈复突然以拳抵唇,剧烈地咳嗽起来。


周元昉回神,假意关心道:“这几日沈卿经常咳嗽,还是宣太医看看吧。”


沈复继续咳,过了一阵,他才一边拍胸口一边摇头道:“多谢皇上关怀,只是臣这咳嗽是老毛病了,太医也治不好,只能靠养。”


周元昉心中微动。


沈复喝口茶,看着帝王,他苦笑道:“皇上,实不相瞒,先帝在世时,臣便上书请求辞去首辅一职,求先帝给朕安排一份清闲的差事,臣都想好了,臣想去国子监教书,替皇上培育人才,可先帝不允。皇上刚登基,英王便造反,臣只好继续等,现在英王已死,江山稳定,臣恳请皇上开恩,准臣去国子监养老。”


周元昉觉得这主意不错,调沈复去国子监,既能免了阿彻的尴尬,将来国有大事,他解决不了的,也可随时找沈复商议。且,沈复是聪明人,他主动要求离开朝堂,应该也是为了成全亲儿子阿彻。


心里同意了,周元昉却道:“先生大才,父皇临走前再三叮嘱朕要重用先生,朕怎能委屈先生去国子监?先生还是好好养病,继续留在内阁辅佐朕罢。”


沈复再次恳请调职。


周元昉再次拒绝,第三次时,周元昉终于妥协一步道:“兹事体大,在朕找到能取代先生的大才之前,还请先生受累些,继续担任首辅。”


沈复马上道:“次辅杨昭恭慎谦和,远见卓识,堪任首辅。”


周元昉当太子时的三位老师之一就是杨昭,他心仪的首辅人选也正是杨昭。


沉思片刻,周元昉道:“朕再考虑考虑。”


沈复低头,眼里一片平和。先帝是他的伯乐,伯乐已死,新帝对他有芥蒂,他何必强留内阁?更何况,江山代有才人出,沈复辉煌过了,如今年过四旬,权势于他便如云烟,剩下的岁月,沈复另有所求。


.


周元昉回了京城,第一件事是昭告天下英王的罪行,第二件便是重定他与阿满的大婚之期。


天子守孝可以日代月,也可以日代年,周元昉选择前者,故而将婚期定在了来年三月,春暖花开。


日子挑好了,了却一桩心事,周元昉单独将阿彻叫到身边,问阿彻想要什么官职。若依周元昉的意思,他想直接将阿彻放进内阁,可阿彻太年轻,没有资历,他一下子重用阿彻,反而容易让阿彻陷入难以服众的局面。


“吏部郎中如何?”周元昉退而求其次,想先安排阿彻进六部,怕阿彻有顾虑,周元昉又对阿彻说了沈复的决定。


阿彻看着周元昉的眼睛道:“皇上,您初登基,朝局仍未稳定,首辅不宜换人,何况他在内阁多年,最熟悉朝务,有他辅佐,皇上才能尽快掌握朝务。”


周元昉盯着他:“那你怎么办?”就算没有阿满,周元昉也不会叫他的心腹受委屈。


阿彻早有计划,偏首,望着窗外道:“臣一直陪在您身边,见识有限,所学多从书中所得,并不知人间疾苦。现在皇上左右有文臣武将辅佐,臣想去地方历练,从知县做起。”


周元昉张嘴,阿彻及时堵住他后面的话,笑道:“待臣历练归来,臣相信,臣能更好的为皇上效力。”


周元昉顿时无话可说了,从小到大,阿彻始终都是考虑最周到的那个,他总是学阿彻。


“皇上,您为君,我为臣,今日起,咱们各有各的路要走。”阿彻笑着道,桃花眼清澈澄明,好似一位正要离开学堂,去游历天下的书生。


周元昉受他感染,重重地拍了一下阿彻的肩膀,朗声道:“好,你安心游历,朕也会学好明君之道,等你游历归来,咱们再同朝治理天下。”


阿彻郑重点头。


大结局下[1/2页]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